電力系統可分為“發電-輸變電-配電-用電”四大環節。在上游發電環節中,可分為火力發電、水力發電、風力發電、太陽能發電、核能發電、生物質能發電等多種不同方式。產業鏈中游是輸配電企業,包括國家電網、南方電網、內蒙古電網三大電網公司和眾多區域型供電、售電企業。下游是電力用戶終端。
電力系統結構
數據來源:公共資料整理
相關報告:智研咨詢發布的《2020-2026年中國火電行業市場戰略規劃及供需策略分析報告》
國內火電裝機容量及發電量仍占主導地位,但是占比持續下降。2018年,火電發電量占全國發電量30.5%,水電占比7.2%,核電等其他占比62.2%。
2018年電源建設不同發電設備新增容量占比(單位:萬千瓦,%)
數據來源:公共資料整理
截至2018年末全國發電裝機容量合計約19萬億千瓦,其中火電裝機容量11.06萬億千瓦、占比約58.22%,隨著近些年清潔能源如水電、風電、光伏發電裝機容量快速上升,火電裝機容量占比呈持續下降態勢。從發電量數據看,2018年全國發電總量約6.79萬億千瓦時、同比增長約4.56%,其中火電發電量高達4.98萬億千瓦時,占比約為73.32%,火電機組平均利用小時數僅次于核電,高于水電、風電、光伏,目前在國內發電體系中仍占主導地位。
我國火電裝機容量占比下降
數據來源:公共資料整理
國內發電量結構情況
數據來源:公共資料整理
新增裝機容量主要集中在陜西、安徽、江蘇,增長幅度達到793萬千瓦、360萬千瓦、319萬千瓦,其余省份增長幅度較小。
2018年中國新增裝機容量增長幅度TOP3省市
數據來源:公共資料整理
受煤價上行影響,火電成本壓力增大。火電終端銷售電價具有一定剛性,主動調整能力偏弱。火電能源成本主要來自煤炭采購,煤價周期波動幅度較大,但是國家發改委自2005年第一次印發煤電聯動文件,此后聯動效果實際并不理想,銷售電價仍具有強剛性。
煤炭去產能以來價格快速上漲,2017年動力煤均價相比2016年上漲約150元/噸,全國火電企業全年平均銷售凈利率約0.5%、同比降低約12個百分點,2018年平均銷售凈利率約1%、稍有回升但是仍處于歷史較低水平。
煤炭去產能以來電企利潤率大幅下滑
數據來源:公共資料整理

